服务热线:4001605178
必须承认,科学技术的进步丰富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,但是丰富的娱乐游戏和互联网的虚幻,的确易令自制力较弱的小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。智能手机犹如一把双刃剑,令家长、学校都为之头痛、困惑不已。
当周围出现智能手机这样新鲜的东西,好奇的天性无疑会驱使孩子向父母提出购买的愿望。这时,更需要家长能保持理智,冷静地考虑家庭环境、子女性格等多方因素,让孩子在父母的监督中去领悟智能手机的神奇,开拓对世界的认识,免受藏匿在互联网之下负面内容的毒害。
当孩子提出购买手机的要求时,家长必须弄清购买的原因。如果仅仅因为“我们班手机20%是触屏的,5%是苹果手机”之类的攀比心态,或是“渴望感受手机游戏的酷炫”这样的理由,那么家长必须坚决而温和地拒绝。如果孩子确实想借助网络以获取所需知识,提高学习成绩,那父母就可以考虑予以支持,但同时得履行“监护人”的职责,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则。
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,不管智能手机有多么强大的功能,家长必须坚持“绝不能影响生活和学习”的底线,明确“智能手机只是作为辅助家庭教育的工具”的原则,保护孩子心智免受其影响、控制。家长即使准许孩子使用,也必须考虑到智能手机辐射、孩童视力发育等因素,严格限制孩子使用的频率、时长。
当一个能接通世界的终端设备被一个懵懂无知的儿童拿在手中,家长必须要承担起子女与网络间“保护墙”的角色,防止暴力、色情等有害信息侵蚀孩子纯净的心灵。儿童的心智发展尚不健全,自控力的有限,令他们极易成为“低头族”大军的一员。即使已经成年的父母,有时也会沉浸在智能手机的虚幻中,更何况是对电子产品热情极高的孩童?
当下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问题逐渐凸显。家长面对子女“泪汪汪”的请求时,一方面需要理智判断自己孩子的自控能力,是否能驾驭智能手机带来的未知与神奇,同时也要考虑家庭能否建立一个严格的监督环境,规避智能手机的负面影响。
毕竟,对于小学生来说,智能手机只应该是一个帮助其成长的工具,而不是从中猎奇、满足虚荣的玩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