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:儿童医院门急诊总量再“爆棚
来源:脉动编辑部 2015-12-22
儿童医院的门急诊总量又破纪录了,达到了6800人次,比去年同期最高峰多出了千余人次。记者昨天从苏大附儿院获悉,生病的孩子主要是感冒咳嗽,也有部分是拉肚子。
门急诊量达6800人次
昨天上午10点多,市民黄凌英带着6岁的女儿在苏大附儿院园区总院内科就诊。清早7点多来医院排队挂号,挂到了198号。黄凌英对记者说,挂号时就发觉人很多,来到二楼发现候诊的人更多!“已经等了三个多小时了,估计还得等上一两个钟头吧,不知道要不要排到下午。”
记者在现场看到,黄女士所在的内科门诊候诊大厅内,几乎坐满了带着孩子看病的家长。不仅如此,医生的诊室门口也站着即将轮上的小患者,都有一到两名家长陪同。患的都是什么病?采访发现,多数孩子都是感冒咳嗽,也有孩子是拉肚子。据了解,自从11月下旬以来,苏大附儿院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一个月,可能与降温等天气因素有关。该院副院长田健美表示,近期苏大附儿院园区总院和景德路院区两处的门急诊总量,平均每天都在6200人次左右,目前最高峰出现在上上个周末,高达6800人次,比去年同期最高峰多出了1000多人次。在门急诊总量中,园区总院占了六成,比景德路院区略多。
不仅白天门诊量爆棚,苏大附儿院的夜门诊量也比去年同期多了近一半,“去年每晚的夜门诊量大概在800人次左右,今年得有1200-1300人次。”据了解,夜门诊与急诊不同,是苏大附儿院为方便部分白天无法就医的小患者而特别开设的,为省内首创已有十多年历史,它与白天的门诊一样,也有专家坐诊。但即便这样白天、晚上同时开工,也无法“消化”近期激增的门诊患儿数量。
医院食堂都要“加班”了
庞大的门急诊量给医务人员的身体也带来挑战。该院副主任医师陈静最近每次上内科普通门诊班就要给100多个孩子看病,中午半小时吃顿饭,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七八点,忙起来连喝口水的空隙都没有,导致她前阵子患了尿路感染,仍坚持上班。陈静告诉记者,自己和丈夫是医院的双职工,因各自“三班倒”俩人经常碰不上面,对女儿更是无暇照顾。上幼儿园的女儿总是问爷爷奶奶:爸爸妈妈去哪了?怎么还不回家呀?”“
“看着患病宝宝这么多,我们的心情不比家长轻松。”田健美在采访中告诉记者,近期医生工作量明显“超负荷”,只得利用自己原本的休息时间加班,每周工作达60、70小时的比比皆是。因为医生们晚上经常无法准时下班,连职工食堂的晚饭时间都打算从18:00延续到23:00了。
有市民可能要问,为何不多招些医生护士呢?田健美表示,儿科医生资源的不足如今是全国普遍问题,涉及的人员编制、医床比例也都有统筹规划,是一项系统工程。“更重要的是,为保证医疗质量,起码要三年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队伍。”
据悉,苏大附儿院目前在职人数为1409人,这几年每年都新招150人左右。“医生护士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招的,他们是专业技术人员,10%的增幅在行业中可以说达到极限。”
30%只需在家观察即可
据了解,苏大附儿院的门急诊中有相当一部分患的都是伤风感冒。对此,田健美建议家长,如果孩子感冒没有发生高热、呼吸困难等情况,不妨先前往二级医院或是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就诊,如首诊后发现病情无法确诊和处理,则可通过双向转诊的“绿色通道”转往上级医院。
针对当前双向转诊利用率还不是很高,且有“上得来下不去”的情况,田健美表示,未来将有赖于分级医疗网络建设、医保支付政策体系的完善,为孩子和家长们建立科学理性的医疗秩序。“我们医院专门有部门负责转诊事宜,对转上来的患儿,会优先安排就诊。”
还有部分家长,发现孩子还没痊愈,隔三差五反复带着娃来医院,其实这完全没必要的。田健美告诉记者,家长对于孩子生病往往过于惊慌。“事实上,疾病的痊愈本就需要一定时间,而路途的奔波、孩子在医院里交叉感染,反而会加重病情。”在她看来,每天那么多门急诊小病人中,有30%只需在家观察即可。“家长平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与孩子有关的医学知识,区分在何种情况下才需要带着孩子上三级医院就诊,哪些情况在家护理更为合理。”而院方也会在现有基础上,做更多儿科疾病和居家护理的科普、健教工作.